发布时间:2015-12-13 14:38:05 人气: 来源:未知
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 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7 m3,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和1/6。多年来,山东省立足于干旱缺水实际,始终坚持将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以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 综合效益为核心,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积极推行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逐步形成了具有显著区域特点的灌溉发展模式,有 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极大地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矛盾,有力地引导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胶东地区高效节水模式
胶 东半岛地区属资源性缺水区,也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集中的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从实际出发,坚持“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的治水方针,坚持“粮田管灌化, 果树微灌化,渠道防渗化,灌溉科学化”的四化节水思路,科学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工程,目前已形成葡萄以滴灌、管灌为主,果树以管灌 、微喷为主,苗木以喷灌为主,粮田以管灌、喷灌为主的灌溉模式。坚持田间节水与输水过程节水并重,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并用,在推广粮田管灌、渠道防渗等常 规节水技术的同时,注重国内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推广。以色列、美国、奥地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已被广泛 应用。目前已经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成节水灌溉示范点达200多处。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产区、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化葡萄种植,依 靠农字号企业的种植基地,将发展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含量的基地型节水工程定位为节水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现代水利、科技水利的新路。将高科 技含量、高投入的滴灌、微喷、固定式喷灌等节水形式安排在各大企业的种植基地内,把技术含量和资金投入低、易管理的管灌、喷水带式喷灌安排在普通农户种植 区内,合理的规划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地型节水灌溉工程10万亩(6 667 hm2)。蔚阳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解决葡萄基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万m3大型钢筋混凝土蓄水池1座,利用新型储水自压重力滴灌 系统发展滴灌3 000亩(200 hm2),整个滴灌系统全部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技术和产品,项目技术水平和建设标准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沿黄地区灌区节水改造模式
沿 黄平原区涉及山东省9个市,面积近3 000万亩(200万hm2),借助良好的引黄条件和水源优势,大力发展引黄灌区,目前仅大型引黄灌区就达到29处,粮食产量占全省60%以上,是山东省 主产粮区。引黄灌区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以库调蓄、节水灌溉”的方针,结合国家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积极推行“骨干渠道节水改造+田 间节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引黄灌区渠道衬砌建设,将之打造成输水“高速路”。在此基础上,推广“高水位、大流 量、速灌速停”的输水模式,既减少上游输沙渠的泥沙淤积,实现远距离输沙和分散沉沙;又加大输水能力和供水能力,灌水周期平均缩短4天左右,跨县大型灌区 改造后,基本实现了3 天到乡镇、5 天到村、7 天到地头的送水目标。大型灌区骨干渠道衬砌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提高10%~30%,与田间措施相结合,灌溉定额平均下降20%以上,年节水15亿 m3。德州市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在末级渠道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100多个,对于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减少跑冒滴漏、提高工程 整体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引黄骨干渠道输水挟沙能力大幅度提高,“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灌水模式得以广泛推广。在末级渠系建设管理上,山东省 大力推行禹城市“工程、技术、协会、水价”四位一体的节水灌溉模式,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一是推行终端水价改革。在认真测算农业供水成 本、农民水费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补偿成本、维持运行、受益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编制水价改革方案,确定终端水价。二是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配 套完善测水量水设施。三是组建用水户协会。围绕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成立用水户协会,并全部在民政局进行登记注册,每个协会管理一条支渠,并修建协会办公场 所,民主选举组长、会长及执委会成员,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运行对比测算,收到了“四省两增”的良好效果,即省时,省水,省钱,省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特别是计量收费后,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单次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 天缩短到4 天;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8,亩节水率达30%~40%,群众用水成本降低了30%,整个灌溉期节水量约为190万m3。项目区粮食单产过 “双千斤”,获得2009年“鲁西北粮王”的称号。
三、井灌区管道化输水模式
山东省机井控制的灌溉面积达3 000万亩(200万hm2),这些地区主要推广低压管道化灌溉模式,目前低压管道灌溉控制的井灌区面积已经达到80%。为提高科学用水水平,改善井灌区 计量条件,山东省自主研制出射频卡自动控制灌溉器,该系统不仅能有效解决农田灌溉粗放,计量、计费不准等一系列问题,扭转拖欠水费的被动局面,而且减少了 管理人员,省去了建井房的费用,节约投资和耕地,效益十分显著。莱芜市已经推广了3万多亩(0.2万hm2)耕地,安装射频卡控制器366台套,每亩次平 均节水22 m3,一年总节水可达380多万m3,加上节电和节省的机井管理人员报酬的支出,一年大约节省180万元。桓台县在2009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机井灌溉 项目区全面用了低压管道灌溉配套射频卡控制器无井房灌溉模式,将PVC管道埋入地下50 cm以下,农灌井、水泵及井口枢纽保护设施都下落到地面以下,既防止了水泵被盗,每眼井还能节省土地30 m2左右,目前已经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4.7万亩(3 133 hm2),安装射频卡控制器770台套,达到一人、一锨、一卡便可浇地,改变了传统灌溉模式,提高了灌溉效率,深受群众欢迎。
四、山丘区小水源集雨节灌模式
鲁 中南山丘区地形复杂,水资源条件有限,是山东省特色农业种植区。多年来,该区域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户和村组为单位发展规模化的小型雨水集蓄 节水灌溉工程或采取山下打井、山上建池、调水上山、自流节灌等方便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济南章丘市垛庄水库灌区充分利用天然压差,发展自压管道灌溉,实行 以管代渠,直接放水到田间,方便群众用水,共铺设管道8万m,3万亩(0.2万hm2)灌溉面积全部实现管道化,彻底改变了“水出渠道口,顺坡满地流”的 局面。日照市东港区立足于丰富的风力资源和水源条件,打造以风力和自压为主要特色的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风力节水灌溉工程15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 万亩(933hm2)。这些风力提水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的水浇条件,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了“不用电、不用 油,自流灌溉到地头”,极大降低了农业灌溉成本。近年,省里着手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使多年的漏库、病险库成为保证率高的水源地,充分利用这些 水库作为水源,发展自压式的管道化灌溉成为山丘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一个出路。莒县小店镇利用小店镇内已建成的3座小(1)型水库和3座小(2)型水库水 位与地面高差较大的优势,发展高效自压节水灌溉工程。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时,就把除险加固与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对水库放水洞用内衬钢管固结灌浆的方式进 行了有压改造,在管道布设时将田间输水管道与放水洞连接,利用自然压差向田间供水。为解决6座水库供水合理调配问题,对各水库的输水管道进行了横向连接, 从而实现了可分可合、综合调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在规划布局时,采取三个结合,即管道布设与道路结合,与高效经济作物调整结合,与 新农村环境建设结合,实现“水到哪里,路到哪里,高效作物就发展到哪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9年年底, 全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 113万亩(207.5万hm2),70%的灌溉面积上都配套了各类节水工程和技术设施,初步形成了从骨干到田间、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化、系统化节水灌溉 工程格局。农业用水总量明显下降,全省灌溉定额由1998年的300 m3/亩(4 500 m3/hm2)下降到230 m3/亩(3 450 m3/hm2),农田灌溉年均用水量由178亿m3下降并稳定到当前的140亿m3,形成了30多亿m3的年节水能力,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用水效 率显著提高,渠道衬砌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普遍提高10%~3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0提高到0.57,水分利用效率由不足1 kg提高到1.5 kg,在全省农田灌溉总面积、农业总产量和总产值稳定增加的情况下,连续7年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